各基层党组织,各单位、部门:
近期,中央纪委刊发“系统整治酒驾醉驾顽疾”深度观察文章,辽宁省纪委通报“因醉驾被查隐瞒不报、提拔后遭撤职降级处理”的典型案件,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要引以为戒,坚决杜绝侥幸心理,做到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,自觉维护为人师表者的良好形象。为深入贯彻落实《辽宁省纪委监委关于严肃查处党员、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的通知》精神,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、源头治理,关口前移,抓早抓小,抓常抓长,防范遏止酒驾醉驾在我校教职工身上发生,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,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和专项整治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八)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“危险驾驶罪”,将醉酒驾驶机动车、飙车等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;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三十二条规定:党员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(含宣告缓刑)的,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。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要强化“身份”意识,对自己、对家庭、对社会、对组织认真负责,知敬畏,存戒惧,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,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酒后驾车,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良好形象。各级党组织要利用主题党日活动、党组织学习会、党风廉政专题教育、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,把纪律要求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干部,常态化开展遵规守纪、拒绝酒后驾车等专题警示教育。各单位(部门)要全覆盖、无遗漏督促管辖人员充分认清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,开展专项整治,认真查找日常管理监督的短板漏洞,构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,做到敢抓敢管,长抓长管,实现源头治理,长效治理,使酒驾醉驾问题治理取得切实成效。
二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,常态化提醒告诫和督导检查。酒驾醉驾背后,不仅有麻痹意识、侥幸心理、特权思想作祟,还隐藏着“四风”问题以及“破窗效应”隐患,败坏党风政风,带坏社风民风,严重损害党员、公职人员形象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在传统节假日、考察培训和参加会议前,在公务接待、承办会议活动等迎来送往的过程中,及时提醒告诫所属人员自觉树立道德高线、严守纪律底线,杜绝酒驾醉驾。要把杜绝酒驾醉驾问题作为正风肃纪的重点工作、经常性工作来抓,党组织书记要履行“第一责任人”责任,班子成员要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坚持挺纪在前,抓早抓小、动辄则咎,对出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、督促整改,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。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管,特别是“八小时外”行为的监督管理,把杜绝酒驾醉驾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纠正“四风”问题结合起来,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监管全过程,做到经常性督导检查。
三、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,对酒驾醉驾问题严查快办和“一案双查”。辽宁省纪委监委《关于严肃查处党员、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的通知》明确提出:严禁工作时间饮酒、严禁公务接待变通、超标准饮酒、严禁酗酒、严禁公车保障私人酒局、严禁酒后驾驶车辆等要求,把严查严处酒驾醉驾行为纳入绩效考核“一票否决”,强化廉洁文化涵养,倡导健康交往,反对酒桌文化。学校各二级纪委、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要立足职能职责,靠前监督,主动作为,加强对“身边人”“身边事”的监督检查,提醒教育,督促党员干部强化纪法意识、筑牢思想防线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解决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问题。学校纪委将采取明察暗访、随机抽查、突击检查等方式,对党员干部、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问题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绝不手软姑息。同时,坚持“一案双查”“风腐同查”,既以案查风,回溯倒查“酒局饭局”背后可能存在的违规接受宴请、公款吃喝等问题,查清饮酒原因、参与人员、饮酒场所、费用来源等;又由风查腐,深挖细查酒驾醉驾背后的请托办事、利益勾兑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,追究失管失察的领导责任,倒逼责任落实,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,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监督电话:024—56866988
监督邮箱:shdxjw_bxgd@163.com